科研学术

科研成果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 科研学术
首页» 科研学术» 科研成果

发展非公有经济

  • 2005-06-10/
  • 人浏览
13 发展非公有经济
民间投资为何没有高潮
(1993年7月)
近两年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的局面。去年(1992)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的大投资是分不开的。没有社会大量的持续的投资,经济要保持9%的速度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现行投资体制中,对民间投资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的。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如果说经济“过热”,首先是要向民间投资开刀,如果说上项目,银行最后才能考虑给民间投资项目的贷款。再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大大超过了投资品供应的增长速度。现在有必要对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不同作用加以分析。
有人认为,现在市场导向的投资已占主要地位了,对此,我持怀疑态度。近几年投资中的国有经济比例,仍在55%左右。投资的惯性在发挥作用,今年投资仍受到前几年投资格局制约,尽管这是必要的,否则一批国家项目就会报废,但这也使我们看到了投资中市场取向还须要一个时期才能形成,投资主体的真正多元化也还要相当的努力才能形成。这意味着,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还远不能实现。这对财政赤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最终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现在到了对投资体制进行大改革的时候了。
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在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使个人收入所占分额大为提高,城乡居民存款已过一万亿元。在首先富起来的人群中,有不少“大款”把钱存在国外银行,或大量挥霍,不愿或不敢再扩大投资;不少人手持现金量大大提高,但不准备投入生产之中;相当多的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盖房送礼、红白事上过度花费,等等。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民间投资有相当大的潜力。民间投资对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有重大意义,对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种认为民间投资不能搞基础和能源交通的观念是一种错觉,不是民间资本不能搞这些事,而是因为这部分短线或瓶颈产业本身还被计划体制束缚得太紧,其低廉的价格信号不是告诉社会它的短缺,而是它的过剩。民间投资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具有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特点,因此,其效益相对是高的。
民间投资没形成高潮的原因是,政策上对民间投资并没提高到与国家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中,民间投资不是主体,但在市场经济中,民间投资就是主体,这个观念此时不树立,还要等到什么年头?影响民间投资有多种因素,比如:对民间投资政策到底应鼓励还是限制,是长期保护个人的资本还是会出现新的“反资”运动?这使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经济业者,在已获得相当的收入后,不思进取,不愿扩大再生产,宁愿去大肆挥霍,或境外存款。二是在转轨期间,办民间企业相当不易。申办难,要求多,起点高,使相当一批人不敢去找麻烦。三是民间企业经营环境还不够好,现在市场规则和计划管理混在一起,企业不知该怎么办?一些行业管理部门,说是行政管理部门,又在垄断经营;说是服务企业,“有偿服务”又是无选择性的。这些使民间企业感到无所适从。四是各种摊派多,尤其对一些本小利微的小本生意,压力太大。
现在,我们需要给民间投资以更放心的投资政策,形成民间投资的长治久安的政治环境,为民间投资开拓更广泛的途径。如各种规范化的社会筹资渠道,以平等的政策对待民间企业,这才会使民间投资出现如外商投资那样的高潮来。
建立和发展非国有金融组织
(1993年12月)
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经济发展起深远的影响。金融体制改革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这是金融管理体制按市场经济需要的重组;二是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制,其中重要的是把现有国家专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行政策性与经营性的分离,形成具有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银行和以盈利性为主的商业化银行两大类银行。第三方面是要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如证券市场,资金拆借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有国债市场,这是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尤其是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起码条件。
但是,这里主要想强调的是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建立和发展非国有金融组织这一块。
金融改革须民间金融支持。非国有金融组织及其融资行为,现在往往被贬低或否定,比如,我们总认为民管银行是不可能具有规范的融资行为的,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不可靠的,认为各类企业的社会集资是扰乱金融秩序的,由非国有金融组织搞起来的金融市场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当我们迈开双腿去实际中调查时,就会发现,这一块或暂称体制外的金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所共知,近来企业都在减资金紧张,有人解释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资金就是紧张的,但为什么这几个月资金更紧张呢?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计划体制外或说计划信贷规模外的资金的运营效益比计划规模内的更有效益。去年,有一千多亿的资金透过各种渠道在体外循环,并对去年经济高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支撑作用,而同样一千亿的资金,按计划去贷款,流动性和盈利性就大大下降了,就会加剧资金紧张,这说明什么?说明纳入信贷计划中的资金,即使有拆借出去的资金同样的规模,但资金运营效果不如拆借出去变为变相贷款的资金的运营效果好。当然,把拆借变成贷款是不对的,但如果有一批资金是在体外流动,其效果到底如何呢?
进一步的问题是,体制外金融与非国有经济发展是否相关呢?回答是肯定。因为,现在国家专业银行对国有大中企业负有政策限定的责任,对民间经济则没有硬性的贷款指标或任务,因此,民间经济发展,往往透过各种不正当的渠道来取得货款,或者就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改革到今天,三资经济、乡镇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以及各种股份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半壁江山,当然需要有相应的银行来保证它们对信贷的需求。在这些能为民间经济提供服务银行中,应有相当部分是民间的银行,是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银行。当然,民间银行产生和发展要严格的控制,不能放任不管,因为银行要对客户承担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这一点可以透过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机构实施,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让民间的银行发展。
国有银行须放弃垄断地位。更进一步讲,如果没有相当有力的民间金融支持,国家银行在背负沉重包袱下,改革难以迈出步子。即使迈出步子,金融体制变动期间,也难以保证完全建立在国家专业银行基础上的整个经济不受大的影响。这就如同企业改革一样,没有非国有企业支持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大量国有企业转换体制所需要的时间和财力,就更缺乏保证。这一点,我在去年(1992)8月中国金融学会等单位组织的“货币”政策高级研讨会上就指出:“专业银行商业化要是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不妨鼓动和允许从市场经济中或从已有金融结构中产生或发展若干个企业化银行——商业银行。当然,银行不搞单一国有制,也不是说任何私人都可以办银行。银行高度的信誉要求,是对私人办银行加以限制的经济条件之一。如果我们一方面不能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子,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现有国有银行对资金市场的垄断地位,金融体制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见《改革、增长、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现在看来,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过程,确实困难相当大,国有大中企业对国家专业银行的大量债务,已成为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过程中一个大的包袱。专业银行商业化过程可能出现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不能不使我们希望体制外的金融能形成一种力量,能为专业银行商业化提供改革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讲的这些理由,对评价直接融资的作用是同样适用的。直接融资实际上也是被当做现行金融体制外的金融行为而受到非议的。其实,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都是需要的,二者比例在各国也不同,比如,日本间接融资比重就比美国高得多。
发展体制外金融,似乎是双轨。这里要强调的是,利率要市场化不能搞双轨制。金融体制改革中,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利率市场化问题。我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有助于走向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可有几个阶段,第一步,中央银行可以参照社会集资中形成的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来一步步提高国家银行的利率水平,形成当前牌市价的统一利率。第二步,专业银行可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浮动利率的基本利率和浮动幅度,因地因时制宜,自主调整利率水平。第三步,在专业银行商业化后,中央银行可适当放宽对统一的浮动利率的控制,并走向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会有一阶段的利率双轨现象,但不能将它制度化、合法化,不能搞“利率双轨制”。否则,金融秩序就会从根上出现混乱。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现在金融界经常讲“体制外、体制内”,这种说法,严格说来,还是计划经济下的提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的金融组织和活动,也是体制内的。中央银行不单是国有银行的管理者,而成为了社会一切金融组织和行为的管理者。因此,金融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由小体制外为大体制内。到了人们不同意用“体制外金融”这个词的时候,金融体制改革就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998年2月)
党的十五大已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繁荣经济,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和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重要的:
1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真正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通过建立各种协会、商会,使非公有制经济与国家有关机构建立起正常的联系。在宣传国有经济重要性和先进人物的同时,也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先进人物。创造出一种不论什么所有制,劳动光荣,为社会贡献光荣,为人民服务光荣的氛围。但应注意,不应抬高一种经济成份贬低另一种经济成份,这样做不仅在经济上是不利的,在政治上也是有害的。应创造和谐的社会,使多种经济成份互相关联、互相依赖、平等竞争、共同繁荣。
2积极引导和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一视同仁,提供公平、平等竞争的条件。现行的以所有制为依据的倾斜政策,要进行清理,适时地、分批地予以取消。极少数需要保存的,应从经济稳定和发展出发,而不应简单地以所有制为依据。国民经济中谁主谁从,只是从其规模大小而论,但从政府角度,不应有歧视。做到一视同仁表现在多方面,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批准,采购能源和原材料,进入国际市场方面,贷款和征地等方面,统一条件,平等管理。应按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重,在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基础上,大幅提高对非公有经济的贷款比重。当然,适当地差别管理还会存在,但要控制范围,减少不利的影响。
3强化对各类经济的依法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必需在爱国、守法的条件下活动,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约束下活动。管理不是束缚它的发展,不是管死,而是要把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在加强对非公有经济管理的同时,要使非公有经济得到招聘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份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和政策。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税收征管既要从实际出发,更要在发展中、在多年经验基础上规范化。私营企业和个体大户,要按规定使帐务制度化(这也是取得贷款的重要条件)。凡有偷、漏税者,将依法严肃处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加强部门管理之间的配合,搞好对非公有经济的综合管理。现在涉及到非公有经济管理的部门有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交通、卫生等,地方政府要统筹好各部门的关系,使各负其责,不能“以费代管”。还要强化市场管理,取缔违法经营,禁止各种损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交易行为。
4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出口型企业,加强外资导向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引导外资向我国需要的产业方向投资,加大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兴办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对中西部国有骨干企业合资项目的外方股权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市场放开程度、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项目,可以适当放宽,并在利用国外贷款、国内配套资金、贴息贷款、财政返还和外汇平衡上给以必要的支持。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银行、保险、零售商业、外贸吸收外商投资试点。依法维护合资企业中方权益,支持内资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强化对合同履约的监管,严格税收征管、纳税检查和会计决算检查,保护各方的权益,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通过管理,把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个不怕”
(1998年4月)
党的十大五报告中,把“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到我国一项工的高度,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结论。这完全符合我国实际,符合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统计资料显示,到去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82万多户,注册资本达37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全年总产值达50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6%,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一切,得益于非公有制企业面向市场的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非国有经济的效益来自于市场,来自于消费者的认可,来自灵活的机制和不断提高的管理水平。它在补充计划经济时冲击了计划经济,也帮助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就业安置;它通过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广泛的经营范围,把各种潜在的、分散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现在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它的作用在各地经济发展中正在显示出来,对各级干部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正在起到切实的影响,对先富带后富、点上富到面上富正在发挥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相当大的助推力。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非国有经济提供更大的舞台。为此要进一步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偏见和社会偏见,真正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通过建立各种协会、商会,使非公有制经济与国家有关机构建立起正常的联系。在宣传国有经济重要性和先进人物的同时,也宣传非公有制的重要作用和先进人物。在有关的政治协商组织中,增加非公有经济的代表。创造出一种不论什么所有制,劳动光荣、社会贡献光荣、为人民服务光荣的氛围。但应注意,不应抬一种经济成分贬低一种经济成分,这样做不仅在经济上是不利的,在政治上也是有害的。
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纳入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立项审批、股份制改造、户籍管理、以及法律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鼓励它们向生产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和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在鼓励和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范围内,要做到五个不怕:不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成为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不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境外投资和发展,不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不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然,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同时也要依法强化管理。管理的目的,是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在爱国、守法的条件下活动,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约束下活动。管理不是束缚它的发展。不是管死,而是要把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
非国有经济明年更兴旺
(1999年9月)
二千年即将到来,明年中国经济形势将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我认为有一个重要变化可以肯定,就是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力量对比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个体户开始,非国有经济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独抱琵琶半遮面。明年或许该是非国有经济大现身手的时候了。从法律上讲,新修订的宪法已经把非国有经济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经济已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国民经济的运之中。
目前公开的数据表明银行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总额占银行总贷款的百分之十,但实际上不止这个数,这种计算方式是针对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来计算的。而且只有流动贷款的数额,中长期贷款没有计算在内。中国人民银行曾就此问题做过大规模调研,结论是非国有经济占总投资的比例应是百分之四十以上。
个体私营注册资本金是一万多亿,外资部分是二万多亿,加起来是三万多亿。而国有企业目前总资产是十一万亿,其中八万亿是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自有资产是三万亿。还有一个情况是非国有实际资本比注册资本高,国有的实际资本比现在的净资产要小。
而老百姓的金融资产据估计,目前民间有六万亿存款、一万亿股票、一万亿现金,一共是八万亿,另外还有数量可观的美元存款。
非国有经济在明年会有比较大的发展,而且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将更广泛。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规定了,只要是有发展潜力、有还款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各大银行都可以贷款。目前非国有经济的资金来源自筹是大头,明年看来这一点会有改观。
尽管非国有经济在发展之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无论如何,看到这一点将会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办法
(1999年10月)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一是党的十五大和前不久宪法修改案中,已确认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国家的政策操作上将出现较多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调整,表明已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这将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极其有利的背景条件。二是近两年来,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遏止通货紧缩继续发展的趋向。在此过程中,上上下下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拉动经济增长,只扩大政府的投资不行,一定要有民间投资的增长,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民营企业实力和融资情况,也受到各方关注。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融资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并在采取措施,扩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就已制定法规,要求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给予金融支持。去年底央行组织全国十五个省市对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七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对非国有经济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为42%,这个结论大大高于人们从“乡镇企业贷款”、“三资企业贷款”和“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三项合计得出的10%的结论。据调查,东部沿海地区对非国有贷款比重高于内地,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对非国有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约在50%以上,大大高于中西部20%、30%的比重,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趋势。总之,各种迹象都表明,非国有经济其中包括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已得到各方面重视,现正在解决过程之中。
当然,要全面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还面临着不少实际问题,需要下大功夫。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作更大努力。
一、提高对民营企业融资重要性的认识
要进一步破除对民营企业的各种偏见与认识误区,以修改后的宪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订有关的法规和政策。通过修订和制定法规,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完善宏观管理,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计划之中。当然,发展民营企业不仅是个认识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性,来自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自民营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到1998年底,全国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已达到6900亿元,资金运作量很大,已成为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的潜在对象。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困难很多,虽然少数上了规模、有业绩的民营企业已上市或正在准备上市,但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不化从规模上,资本实力上,业绩上,管理上,甚至争取上市指标上,都存在问题,要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困难很大。现在有人建议搞第二板块市场,重点面向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真能搞起来,可能对民营企业融资有帮助。但现阶段,间接融资仍是最主要的。因此,一定要解决好银企关系。
二、大银行要学会搞零售
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历来把支持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信贷重点。对大银行来讲,对大中型企业进行信贷,好比是搞批发,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贷款数量大,次数少,利息收入也大。现在要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纳入自己的业务中,就好比批发企业要搞零售,工作量就大了,人员就忙了,管理成本一下就增加了,获利反而可能小了。因此,对大银行讲,如何认识开展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是关系到能否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我认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中长期看,不是大银行的负担,而是开拓新的天地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比如说,大银行把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支持民营企业贷款和现代银行发展结合起来,与金融品种创新、服务手段现代化、网点设置合理化、管理科学化等结合起来,这就使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工作定位上有了新角度。现在几大银行都认识到这一点,也都在贯彻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文件,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在开始着手这项业务。这里确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是否能对民营企业有一个指导性信贷计划,纳入年度信贷计划总盘子中;能否在大力拓展小额信贷业务同时,适当简化贷款审批手段;近期而言,在需要扩大民间投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配合财政投资的贷款安排中,划一些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投资贷款用等等。近两三年来,大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了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此举对资金运作安全性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对大量生活在基层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则带来很大不便。能否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对基层行利润、存款及收贷收息等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考核,在充实基层信用力量同时,给基层行一定规模、一定时限的贷款审批权,使其能对贷款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一些贷款。当然,要加强内部的监管。这方面,几大行都有一些尝试。农行上海分行与一家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佣人商铺按揭贷款”业务,就为一例。比如,一个客户,在此商厦买两个铺位需要38万。他自己付18万,可从农行贷到20万 ,以后每月还银行1300元。如果出租,他从中可逐步获利。这个办法在上海吸引了不少人,很多是私营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条件也比较简单,只要有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信用良好者,有能力先付50%房款者,就可申请。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8年。贷款金额按出售商铺面积大小而定。类似的尝试,表明了几大银行正在发展小额信贷,在支持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这个方向上进行着探索性的努力。
三、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指股份制同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讲,中小金融机构是其贷款最理想、最对路的对象。中小金融机构现在数量上也不少了,截止1999年7月,全国已设立城市商业银行88家,城市信用社3200多家,农村信用社近50000家,总资产占全国吸收存款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6.4%。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正在提高水平,开拓业务。比如提供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结算、转帐及财务管理,以及咨询评估、清产核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但中小商业银行也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现在存款在向国有独资银行集中,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的金融风险引起存款人的担心,尤其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引起人们对中小商业银行信用的怀疑。加上部分地方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办法,指定下属企业要将存款从中小商业银行转移于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使这种存款大搬家现象更为严重。据深圳发展银行反映,仅因一个行政性命令,若干亿存款很快就转走了。二是在中小银行存款中,存储稳定性差一些的企业存款占比重大。这些存款,很多是经营性使用,调用频繁。三是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因此,经常要保持较高的超额储备,以应对支付。但这样一来,就加大了资金运营成本。四是管理上也存在主观或客观的问题。比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对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10%,对十家客户贷款不得超过50%,但中小商业银行都大大超过这个标准。中小商业银行短期资金来源多,因此对中长期贷款业务受到限制;社会上亏损企业多,这也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质量,影响到银行的盈利。类似的问题,在城乡信用社中也存在,甚至更严重一些。因此,中小金融机构要巩固,要发展,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四、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
民营企业融资一大困难,是没有担保机构。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规模小,资本少,可供贷款抵押的资产较少,贷款困难。大多数企业找不到担保单位,贷款更困难了。但业务要发展,资金周转中需要有贷款来支持,这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各地也正在探索解决的办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大致上是两种办法,一种是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下,组织担保机构,如担保中心之类。担保资金来源可多家来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相关的大企业出一些,受益的中小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比如,镇江市就是这样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以短期流动资金担任作为首先推出的品种。能获得担保的企业要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力,资产负债率为全市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纪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一般每次担保不超过200万元。申请担保企业首次申保时须存入一定风险保证金,按担保贷款金额和保费标准交少量保费,保费标准为借款6个月以内的0.25%,6至12个月为0.5%。镇江首批20家企业已得到担保,落实贷款1500万元。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为发展民营企业,繁荣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对协助组织民营企业担保机构还是有积极性的。比如,南京市由工商联出面组织、民营企业每家出一定资金,办起担保中心,开展活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则拿出2亿元为中小企业贷款作担保基金。二是建立商业性的担保机构,比如担保公司。安徽蚌埠成立一个民生担保有限公司,这种公司在国内可能为第一家。他们专门从事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的业务,是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为自本市13家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即为担保公司的股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家企业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算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当然,其发展中还会有很多问题,但这毕竟是一种有益的试验。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建立个体私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按新的贷款管理制度,需要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分类,择优建立信用等级档案。有些地方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区域物业和产权交易的二级市场,使银行能将抵押品变现,解除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后顾之忧。贷款抵押评估中环节多,收费高,适用期短等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五、发挥好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
高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很大,需要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这方面已有了很多的设想,也有了一定的政策成果。突出的是,今年5月,科学技术部对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已提出了一个《暂行规定》,并付诸于实践。设立这个基金,就是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上的投资。要得到这个基金支持,项目应当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创新基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以支持。当然,这里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包括着民营企业。类似的基金将来还会有一些。当然,这种由政策支持的基金,在运作上也有相当多的困难。为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有市场化运作用的风险基金。
六、民营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信用等级
民营企业融资是银企双方的事,因此,不仅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问题,也还有一个民营企业提高素质,提高作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的问题。民营企业贷款有两个特点:一是急:由于计划性低,且绝大部分是流动资金贷款,因此急;二是数额相对小,且多属于流动资金贷款。反过来,银行为民营企业贷款费工费时,还担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如果要争取贷款,就必须提高信用等级。办法很多,比如,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提高还款的信誉度。比如,要开拓产品市场,要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这方面内容极其丰富,企业家比我们想得多,做得更多,不在此多讲了。
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投资为什么会下降?
(2000年3月)
非公有制经济虽然一直发展很快,但从1996年以来,投资却开始下降。先看看基本情况。
国有、集体、个体投资增长速度比较表(90-99)   单位:%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上半年
国有 6.3 24.4 48.1 44.1 21.3 13.3 10.6 9.0 19.6 15.1
集体 -7.1 31.7 94.8 70.5 19.1 19.2 11.3 5.5 8.9 3.2
个体 -3.0 18.1 3.3 20.8 33.5 29.9 25.4 6.8 9.2 7.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投资司
另外,1998年、在个体、外商投资的增幅都有所下降,但其中的港澳台投资和股份制投资在上升。外商投资同比下降18%,而股份经济投资同比增长40.4%。   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96年就开始下降,1999年预计投资为14%。1999年进行了22省调查,这些省1998年全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2570亿,1999年下降大约20%。
科瑞集团副总裁郭梓林对1997年以来民间投资下降,提出了8个原因。第一,过去许多方面不规范,政策上的获利空间大,一些民营企业钻了些空子,有了些机会。第二,过去市场东西太少,现在东西太多,看了超市就感觉到不敢投资。第三,现在市场对产品的档次要求高,因而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还跟不上,冒然投资就要亏损。没有人才基础,希望民营企业大投资,不可能。第四,随着市场的完善,小打小闹不行了,要求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许多民营企业家还不懂得怎样运作大企业。第五,前些年干什么都能赚钱,一些企业办了很多产业,陷入了多元化陷阱,现在困难了,要收缩,要“壮士断腕”。第六,一些企业发展后,内部人事上的包袱显现出来,恩恩怨怨加重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联想集团的倪光南事件就是一个例子。第七,现在任何一个民营企业都遇到了债务链,背上了债务包袱。
我想是否可概括为四大约束:
一是市场约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供大于求,投资的项目难找。一位企业家讲,进了超级市场,第一个感觉就是什么都不缺,没法再选投资的新项目。相对的供大于求格局,是非公有制企业也同样出现了投资下降。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表征。
二是制度约束。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再比如,很多优惠政策只限于对国有大中企业,比如封闭贷款,土地使用,技改贴息、债转股等。
案例: 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三株集团1996年收购本溪第三制药厂,控股投入7000多万元,但由于得不到法律保护,无法经营,结果是控股不成,投入的资金也收不回来,目前正在通过法律程序申诉。96年我们收购山东平荫福胶厂,投入2000多万,同时转贷2000多万,经营3个月开始盈利。但后来有领导强调民营企业不能控股国有企业,说三株的做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我们的收购又遭流产。目前为收购而投入的资金还没收回,转贷也已到期,银行为此把公司总裁和员工的住房也给封了。
三是环境约束。最常见的是资金筹措难,非公有企业不仅贷款难,直接融资即上市就更难。国家发行的企业债券,没有非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备,劳动力市场虽有但缺乏高技术人才,也是环境约束之一。还有高素质、公平性的中介机构比较缺乏,也影响到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水平约束。有管理上水平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问题,有信息不灵、不全、不善于处理的问题,有对市场变化缺乏认识和应对的问题,也有缺乏高水平人才的问题。
当然,除以上四大约束外,还可以从积极的方面讲一个约束,就是非公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走向理智和成熟,因而投资行为更加谨慎的问题。
非国有企业能向什么方面前进?
(2000年3月)
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提出总的方针,要对国有经济控制的四大行业和领域即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进行调整。落实“有进有退”方针,也需要更具体的操作办法。
1、部分进入国家垄断的行业。有学者提出,垄断行业要细划分,不能全部是全行业全
方位垄断。如通讯、电力,现在有垄断部分,也有放开竞争的部分。从垄断行业找出需要垄断的关键部位国家控制,有利于真正管住;垄断行业的非关键部分,则可以放开,让非国有进入。
案例:华睿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营方向主要是电力、房地产、高新技术等。现在在内蒙、新疆投资风电,市场很大。民营企业要想进入这一行业,几乎不可能,行业垄断不让我们进入。
2、   参与部分基础设施投资。比如,参与交通、水利、城市改造、环保等。近年来,温州
市旧城改造投入约80亿元,非国有投资占大头。泉州的大桥,20多家私营集资搞,政府入股仅占股权4%,但这种做法私营很高兴,因为贷款有了信用度。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天然气,大城市进不了,就选择天然气为空白的中小城镇,目前正准备在北京密云、辽宁葫芦岛、湖北荆州建设城镇天然气管网。当然,对民营企业参与基础投资,也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例子:北京有一家产业集团,是民营企业, 98年我们准备在北京郊区建一个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场,地址变来变去,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就是没有建成。北京市城区停车场少,我们准备投资建设一些安有自动收费仪表的停车泊位,就是批不下来。现在一个问题是: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为什么要私人参与提供?一是在国家处于财力不足条件下,又不能没有基础设施,因此,采用了这种补充性做法;因此,可以说是特殊时期的办法。在国家财力充足条件下,可以不用这个办法。二是私人投资是要回报的,私营协助投资提供公共产品,但其是有回报的,不是无偿的。比如,建桥路时给一定时期的收过路费,可路两边土地的经营权。这在香港也有同样做法。部分基础设施中有服务价格,如供水、排污等,可在一个时期内适当提高收价,使私人投资者得到回报。三是可对私人投资一些鼓励政策,如贴息,免征某些税等,作为其提供公共品的支持。四是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有经济总体上是大头,比如,主体的主线的工程,还是国有完成;辅助的辅线的可交非国有干。五是私人参与投资有助于提供工程建设的效益。这在西方,在香港,私人参与公共工程,由于在建设项目是有完整的一套管理办法,有获取利益的动力,因此,往往效益比较高。
3、发展高科技产业。截止1998年底,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达7万余家,资产总额超过10000
亿元,当年产值7200亿元,实现利税800亿元,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340亿元;当年投资、产值、利税分别增长41%、38%和38%。民营科技企业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4、参与开发“四荒”(荒山、荒坡、荒水、荒滩),我国农村有四荒13亿亩,近期可资治
理开发的有4.7亿亩。目前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治理开发的有2.4亿亩,占可开发利用的51%。非国有投资占多数,水利部统计,有590多万农户、15万城镇下岗职工参与此开发。西部大开发中,非国有开发“四荒”地将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家发展思路需要有什么样的转变?
(2000年3月)
面对新形势:要入WTO;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要有6方面转变:
1、观念上要从为自己负责向社会负责转变。以前是为了生存而干,被动地干,现在要作为为社会负责的一员主动地干,是社会主人,不是二等公民。面对转轨中社会各方对民营企业家观念的复杂变化,有进有退,有支持有反对,要有健康心态,得则不狂,失则冷静。扎扎实实地干,为社会承认。从补充角色向主体之一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是广泛的,包括心态,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与社会的交往等。
2、融资方式上,要从以自我积累为主,内源融资为主,向自我积累与外部融资相结合,内外源融资相结合方向努力。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有民营企业,前些年主要靠自我积累在缓步发展,现在有了一定规模,要进行较大投资时,单靠自己积累已不够了,需要有金融机构的支持进行融资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要求管理上一个层次,要求熟悉银行业务和资本市场情况。这涉及到很多新问题,要对企业有更规范化的管理改革、改进,形象要树立,财务要健全,信用度要提高,与金融关系要制度化和规范化。担保问题也要解决。
3、管理方式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式的小作坊为主的管理向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比如从家庭式管理的向非亲缘社会管理,任人唯亲式向重贤重能式的转变,从小圈子管理层的向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等等当前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投资的下降?管理上跟不上新形势也是很大因素。面临着第二次创业。小规模的生产向大规模的生产过渡,管理半径在扩大。
4、经济决策上,要从小范围的投资决策向宽领域的投资决策转变。原来在市场准入方面,是受到很多限制。现在这些限制正在放宽,要让私营企业享受到与外资企业一样的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待遇。这就不是总是遗拾补漏的角色了,而是要在重要领域干大事业了。因此,要有这种准备。   如何从小领域创业向与外资企业同等待遇的广泛市场进入转变。多少年来,非公有企业习惯于拾遗补漏,在不重要的领域中有所发展。现在,市场全面向非公有经济开放,因此,非公有企业要有思想准备,向各个领域发展。比如,向国家支持的基础产业投资,向高技术的加工业投资,办大实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向重点项目投资等。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世纪,非公有经济需要进行大的调整,争取有长足的发展,为国为民为自身发展,作出贡献。
5、社会联系方式上,要将个人式的人情式的联系,转向机构式的规范式的联系。比如,由相关部门固定与某政府部门如税务建立正常联系。要制度化的联系。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提高层次,减少麻烦,既不得罪有关方面,又要坚持原则。
6、发展战略上,要从提高国内竞争力向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变,面对中国进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格局,大量国外竞争对手将与我企业进行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迅速适应这种形势,作好应战准备,否则就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同时,进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民营企业要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从传统产业的思维中吸收新经济的营养,真正提升自己的观念。B-TO-B的故事,BAG的故事。
苏州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2000年9月)
制度创新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如果说,前些年,我们在制度创新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创造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上,那么,在下一个五年中,不妨把制度创新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上。
根据调查,苏州民营经济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夕,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推动。主要有三股民营经济:一是校园和科技、工业园区的民营经济,其中外资经济占了相当大比重;二是乡镇的民营企业,这是企业所在地在乡镇和农村的一批民营企业,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改制后的原乡镇企业;第三类是市区民营经济,主要是所在地在苏州大小市区里的私营和个体经济。这三股力量, 在发展中,地域的概念将进一步淡化,随着乡镇民营经济进一步分化,将来苏州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是外资经济占主要地位,私营和个体经济占第二位,乡镇集体经济占第三位,共同交汇成一股强大的市场经济基本力量,对苏州经济下一步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下面试简要分析之:
一、基本情况:
1、 乡镇民营经济:全市乡镇企业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从1996年开
始到2000年6月底,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接近100%,目前已进入深化和完善阶段。改制进行得有成效,并在二次改制。乡镇民营经济经过改制,现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种是仍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就资本金比重而言,这部分占35%;二是以私营和个体经济为基础,多种组织形式的乡镇企业,(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有股责任公司等,这些形式实际上在各种乡镇企业中都存在)接近于30%;外资经济资本金比重较高一点,在37%左右。现全市乡镇有工业小区200多个,成为乡镇民营经济的主要集中地。
乡镇企业改制成效明显:今年1-6月,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894
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0个百分点。
2、 市区民营即城镇的个体、私营经济:到2000年6月底,本市个体工
商户13万户,私营企业2.35万户。今年上半年个私经济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户数增长快。私人创办企业投资大幅增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100亿元大关,公司制企业发展最快,科技型服务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5倍;个体户从事农业增长快,户数增长达3倍。二是私营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创汇额折合3亿多人民币,同比增长2.9倍。
3、 校园和科技、工业园区的民营经济。这方面,主要反映在外资企业
上。按照1998年底企业注册情况计算,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800多家,占户数28%左右,固定资产占40%,利税占到30%,是相当大的一支力量。由于这些企业建厂时间新,技术装备水平高,历史负担轻,因此,潜力很大。外资企业多集中于在15个工业园区里(五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已有专文分析,这里不展开分析了。
二、存在的问题
1、 新乡企的投入问题。改制后,集体投入要减少,农民投入在犹豫,政
府投入在回收,农村贷款难获求,自建投融资组织缺法规,到底怎么办?
2、 非国有经济企业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在突出。劳资矛盾会出现,会强
化,社会保障尚不健全,《劳动用工法》不能涵盖乡镇企业。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3、 集体经济发展下一步到底是什么政策?原集体积累的资产如何转化最
有效益,最公平?改制后回到集体的资金谁负责,如何运作?
4、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的关系如何才算正确?集体资产管理与乡镇政府资产管理如何才能界定清,如何保护村民权益?
5、乡镇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农村农业副业和工业比例关系如何摆为好?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
6、苏州15个工业园区如何更好地分工,如何通过分工减少恶性的竞争?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7、苏州校园经济,如何通过大学水平提高,实现校园经济的上台阶?
三、评价与建议
――苏州乡镇企业改制是相当成功的,其成效将会越来越显著。市委和市政府五年来对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非常成功的。苏州市乡镇企业改制的基本完成,发展获得新的活力,就充分证明这一点。苏州市乡镇局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下一步设想提出的五个“要”即“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不断推进和深化完善乡镇企业改革;要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引导!)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增长点;要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推动乡镇企业管理上水平”的打算是抓得准,抓得好,完全可行。做好这五方面工作,苏州乡镇企业发展前途不可估量。
――要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象当年支持旧乡镇企业发展一样,支持现在新乡镇企业发展,不要因为乡镇企业产权结构有变化就否认了乡镇企业,不要改换名称,比如,不要把乡镇企业定性在必须是集体经济上,否则就要改称之为私个经济等,这不妥。改制后的新型乡镇企业,仍然要称之为乡镇企业。苏州要成为乡镇企业再次崛起的地方,使江总书记预言早日成为现实,即:“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当然,乡镇企业提法从长远看会消失,但那是在城乡一体化之后的事了。
――新乡企与旧乡企的区别是,产权制度有重大区别。前者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按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组成企业,由董事会和总经理制等现代企业办法来进行企业领导;而后者是集体经济一元化的产权,加上乡镇政府的管理权,因此,二者不同。
――只要按现在的政策去办事,现在市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发展优势还不突出,发展空间还偏窄,发展仍不平衡、都会自然得到解决,不成其为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解决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继续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促使其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解决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使其在公平的,有法制的环境下,在外贸、融资、农产品流通、招工等条件比较完善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苏州工业园、开发区发展相当有成效,成功政策要坚持,现在若干设想是合理的,可行的。校园经济则有待加强。据调研,苏州大市、小市这方面都在进展,如太苍与同济大学,昆山与上海交大,张家港与153所大学以及北大等五所股份公司,大市准备搞清华分院等,但很多计划上的东西,还需要花大力气实现之。对此,我们是相信会有成果的。
――对非公有经济,苏州政策是开明的,具体的,有成效的。还创造了不少经验。比如,张家港的38条政策,就很好。对成立新的企业,工商局的前置审批减化,后置管理强化的办法,都是很成功的。现在需要与中央有关政策进一步衔接,才能解决融资、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