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科研成果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 科研学术
首页» 科研学术» 科研成果

所有课题通报

  • 2005-06-09/
  • 人浏览

————我国市场化研究————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课题组》

前言

我国市场化改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的。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回顾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22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开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从1978年到1984年,重点进行了农村以土地承包政策改革为主的农村市场化改革。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4年,党中央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以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为中心,以解决政府与企业关系为关键,推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为中心,全面推进了市场化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                                    
————季度形势分析————
欲索取详细内容,请与我所联系。
第一季度形势分析
目    录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对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判断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整体经济运行好于去年年底的预期,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仍然是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因素;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就业压力突出,显示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存在;消费市场增幅略有回落,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财政收入增长较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经济的温和复苏,及中国加入WTO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间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对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影响将起推动作用。
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特征
(一)关于增长速度
一季度,整体经济运行仍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同期增长7.6%。这一速度虽比2001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比2001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
从生产角度看,较快的工业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整体经济快的发展速度。一季度,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6494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0.9%。低于去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11.2%),但远高于去年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1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578亿元,增长8.7%;集体企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321亿元,增长12.7%;“三资”企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10.5%。
工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继续推进,轻工业行业增长速度加快,改变了自1998年以来,轻工业增长慢于重工业的局面。一季度,轻、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1.3%和10.6%。从行业来看,主要是由电子通信类产品、投资类基础产品和耐用消费品生产以及出口较快增长带动的。一季度,移动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增长21.5-58.8%;钢、成品钢材分别增长20.5%和20.1%;洗衣机、冷冻箱、房间空调器、微波炉等增长10.3-44%。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760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3.7%。3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2.4个百分点。从行业出口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煤炭等行业出口增势强劲,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5-66.5%。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提高。一季度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1%,比2001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
(二)关于社会总需求
从需求角度看,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主要得力于三个主要方面。
1、投资需求增长加快。 在积极扩大内需的总的政策面指导原则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7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6%,增速加快了7.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增长25.1%;集体投资717亿元,增长12.6%;个体投资907亿元,增长9.1%。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1.4个百分点。受金融利率下降的促进,消费信贷活跃。特别是房地产产业,增长势头较好。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2%,增速均比2001年同期加快11.4和13.3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2.8%。在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农业和工业投资增长也有所加速。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95亿元,增长11.7%,去年为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018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投资2151亿元,增长27.4%,分别加快6.1和7.9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在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地,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消费需求增长基本平稳。 国内市场销售仍保持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5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8.4%。但与去年相比,增速有所回落,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引起市场销售回落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6314亿元,增长9.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增长7%。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增长8.1%和16.5%。
3、国外需求提高,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世界经济趋于复苏,加之入世后的许多不利因素的减少,以及积极扩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出口持续增长。一季度,出口总额647亿美元,增长9.9%。进口总额574亿美元,增长5.2%,同比增长率下降17%。对美国、香港、东盟、俄罗斯、台湾的出口保持较快,增幅分别达14.2%、16.8%、17.5%、20.1%和19.3%。
外商投进一步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7.5%,比去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
(三)关于区域经济
从地区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几个经济大省(市)一季度经济增长形势明显好于去年。见下表。另外,在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地,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季度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
全国
7.6%
10.9%
19.6%
8.4%





广东
10.5%
13.5%
16.7%
10.5%
江苏
10.7%
13.9%
24.9%
12.6%
山东
10.6%
18.4%
17.8%
11.4%
浙江
11.4%
12.3%
23.7%
12.5%
上海
9.6%
8.9%
21.2%
8.8%
四)关于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
1、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1年同期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月份持平,3月份下降0.8%。主要商品类别中,食品价格下降0.6%,烟酒与用品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3%。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受关税和一些商品价格下调的影响,居民对汽车等高档商品的需求明显增加。
不仅消费价格持续下跌,生产环节的价格也持续下跌。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7%。据经贸委对2002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调查,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占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一季度,受2001年调资的滞后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元,剔除价格因素,比2001年同期增长16.2%。农村居民由于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收入也有所增多,人均现金收入682元,同比实际增长7.2%。3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728亿元,比年初增加5051亿元。
消费者收入增长。3月份,有33%的消费者表示,和过去相比,自己的收入有增长,这一比例,较2月份的31%提升了2个百分点;而与此相对应,认为收入下降的消费者则从2月份的17%回落至3月份的14%,减少了3个百分点。
3、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亏损企业增加和企业利润增幅回落的苗头值得关注。1-2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30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0亿元,下降36.1%。企业利润下降,主要是价格下跌的影响。1-2月受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一季度原油价格同比下跌26.4%),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减少75.5亿元,石油加工业由2001年盈利3.7亿元转为亏损27.9亿元,这两个行业利润减少占全国工业利润减少总额的2倍;冶金工业由于钢材价格的下降(平均降幅在3.6%)实现利润减少12.1亿元,下降51.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由于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利润减少9.6亿元,下降19.7%。亏损企业亏损额持续扩大。1-2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310亿元,同比多亏损43.3亿元,增亏1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95亿元,增亏22.4%;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力五大行业,共亏损134.4亿元,占全部工业亏损的43.4%。在工业企业效益下滑的同时,商业企业效益也明显下降。1-2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8亿元,下降10.7%,其中批发业下降8.6%,零售业下降16.4%。另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的消息,一季度42个中心城市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销衔接水平较高,出口增速略有回落。3.4%的财政收入增长的低速度透出的信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4、金融运行总体正常。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持了货币信贷总量的适度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良好的货币环境。
5、经济景气指标进一步好转。 《2002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2002年第一季度,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稳健,并呈现出小幅攀升的势头。2月份,指数从1月份的96.9点升至97.1点,3月份,又升至97.2点。
第二部分 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与预测
第三部分 货币金融形势分析
第四部分 资本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 财政政策分析
第六部分 外贸形势分析
第七部分 附录(附图和附表)
第二季度形势分析
目    录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对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判断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多数指标继续向好,而且二季度好于第一季度;投资需求、外贸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并可望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继续低水平徘徊,就业压力加大,显示通货紧缩趋势的压力依然存在;财政收入增长减慢,收支不平衡压力增大;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但资金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需求增长缓慢,“三农”问题仍有待解决;经济运行环境需要继续规范,社会诚信制度有待建立。
二、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特征
(一)关于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536亿元,同比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8.0%,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而上年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8%,运行走势是逐渐回落的。
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都在增长,增长速度有差别。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33亿元,同比增长2.6%。夏粮生产受前期春旱和后期低温多雨的影响,单产水平有所降低。根据实割实测,全国夏粮产量为1975亿斤,比上年减产约59亿斤,减产2.9%。农业生产结构继续改善,优质农产品增加。夏粮中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达8700万亩,同比增长16%,优质油菜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增长16.7%;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压缩粮食面积,大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以市场导向扩大粮食面积,加快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压缩了棉花种植面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蔬菜、瓜果、烟叶、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第二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5082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60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0%,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8.3%,加快0.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13.0%,加快1.2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增长12.2%,减缓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拉动工业增长两个最主要的行业,上半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2%,分别拉动工业增长2.1和1.5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投资类产品增势良好,钢、成品钢材同比分别增长21.5%和19.8%,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增长9.7-12.4%,移动通信设备、载波通信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电子通信产品增长17.4-55.8%,汽车增长30.3%。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0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交通运输、商业和其他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保险、房地产增长相对平稳。
(二)关于社会总需求
1、投资需求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62亿元,同比增长21.5%,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24.4%,加快6.5个百分点;集体投资增长15.8%,加快7.1个百分点;个体投资增长19.4%,加快12.9个百分点。从投资类型看,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分别增长23.0%和32.9%,同比加快11.2和4.7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1%,同比减慢1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由上年同比负增长转为增长2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3%,加快1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8%,减慢0.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6.7%,同比加快4.6和8.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0.9%,减慢7.9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4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6亿美元,增长18.7%。
2、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基本稳定。今年以来,消费者信心保持相对稳定,国内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8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8.7%,略高于一季度增长8.4%的水平。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2亿元,增长9.7%,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157亿元,增长6.7%,回落1.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增长8.5%和15.9%。
3、国外需求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7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1亿美元,增长14.1%,加快5.4个百分点;进口1287亿美元,增长10.4%,减慢3.7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加工贸易增长15.0%,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6和5.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累计顺差134亿美元,同比增加54亿美元。
(三)关于区域经济
从地区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几个经济大省(市)上半年经济增长形势明显好于去年。特别是浙江省,出现了近年来最好的增长局面。
上半年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
全国
7.8
11.7
21.5
8.6
广东
10.7
14.2
13.5
10.4
江苏
11.2
14.8
25.6
12.3
山东
11.2
17.1
27.6
11.4
浙江
12.0
15.3
23.2
12.3
上海
10.0
11.5
31.7
9.8
(四)关于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
上半年经济运行质量逐步趋好。
1、财政收入增幅进入二季度后回升明显。财政收入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速增长后,二季度开始出现回升势头。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只增长3.4%,二季度增速提高到14.4%,明显高于一季度的增长速度。二季度财政收入增长的回升既有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的作用,也有放慢出口退税进度和企业亏损补贴等政策操作的原因。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一季度同比增长94.6%,二季度则下降34.8%。企业亏损补贴一季度同比减少2.4%,二季度则减少31.0%。
2、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今年年初,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出现了下降,1-2月下降11.3%,1-3月下降9.1%,但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以及石油价格稳中趋升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扭转了下降局面。4月份和5月份利润由降转升,4-5月份增长15.5%,1-5月份累计实现利润1750亿元,同比增长2.8%。亏损企业亏损额的增亏幅度也在逐步缩小。1-5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亏9.9%,增亏幅度比1-3月缩小4.5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5%,明显高于上年同期5.5%的增幅。上年增加工资以及加发一个月工资今年初兑现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和薪金2946元,同比增长21.1%。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2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出售农牧产品收入较快增长是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农民出售农牧产品收入人均增加30元,占总增加数的50%。
4、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度增加。随着外贸的持续顺差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增长,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2428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06亿美元,
5、经济景气指标进一步趋好。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5.5,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7.5和0.3点,表明全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继续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2,比一季度提高0.4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4点。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的走势看,在一季度明显回升后,继续呈现出平稳态势,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保持稳定。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稳步提升。二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15.5,比一季度提高13.2点,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均进入景气区间。
(五)上半年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应当引起关注,主要包括:
1、就业压力比较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1年底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多万人,加之680多万登记失业人员共计有1400万人待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年以来,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下岗人数有所减少,但失业人员仍然较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趋向突出。据调查,到5月中旬,在城镇失业人员中,连续未工作超过半年的人员比重同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长期失业人员比例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的安稳,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扩大就业,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及社会经济生活稳定的紧迫问题。
2、市场价格持续下降。近几个月来,尽管市场价格降幅有所缩小,居民消费价格降幅由4月份的1.3%缩小到6月份的0.8%,工业品出厂价格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降幅也有所缩小,但总体上目前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仍未改变。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从动态来看,自2001年11月以来,已经连续8个月物价水平下降或持平;在各主要商品类别中,除服务类收费项目如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外,其余均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9%(粮食价格下降1.1%),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等多数商品价格分别下降1.1-2.4%。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下降,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4%,比上年全年降幅扩大2.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已连续12个月下降,上半年同比下降3.9%,比上年全年降幅扩大3.7个百分点。市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走低,不仅影响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改善,抑制扩大投资的欲望,而且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减缓消费需求的增长。
3、农村需求增长仍然比较缓慢。今年以来,尽管国内需求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扩大民间投资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民间投资出现了较快增长。上半年集体和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7.8%,比一季度加快7.2个百分点,但农村个体投资仅增长2.9%,消费增长依然比较缓慢。与此同时,农民消费需求增长也比较缓慢。上半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农村需求增长缓慢,尽管影响因素比较多,但农村居民增收困难、负担较重是主要原因。
4、其他。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局部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城镇贫困群体收入增长缓
慢等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 国际经济形势
第三部分 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与预测
第四部分 财政政策分析
第五部分 货币金融形势分析
第六部分 资本市场分析
第七部分 附录(附图和附表)
第三季度形势分析
目    录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判断
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年,也好于预期。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政策作用和市场驱动相互结合,国内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整顿市场秩序、打破垄断的结果,是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的结果,也是今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拓展了空间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看到,前进中存在着劳动就业压力大、市场物价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的问题。
由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已为全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加上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有所增强,特别是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的促进作用以及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四季度经济仍将会保持相对快速发展,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第三季度。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比上年增长7.8%左右。
展望明年,只要我们能把握形势变化,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微调,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仍可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
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持续增长
1、GDP增长速度平稳。从动态看,经济增长逐季小幅平稳上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二季度增长8%,三季度增长8.1%,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初步测算,一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
2、三次产业均有增长。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都在增长,增长速度有差别。一至三季度一次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据有关部门反映,今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超过水稻总面积的50%,双低油菜占油菜籽总面积的56%。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长江流域油菜、水稻,黄淮海地区小麦、花生,东北以及冀鲁豫地区大豆、玉米的生产格局。虽然夏粮、早稻减产,但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秋粮获得好收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为9150亿斤,比上年增产1.1%,其中,夏粮1975亿斤,减产2.9%;早稻605亿斤,减产11%;秋粮6570亿斤,增产3.8%。主要经济作物中,预计棉花产量480万吨左右,减产9.8%;油料产量2800万吨左右,减产2.3%;糖料产量9184万吨左右,增产6.1%。畜牧业、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肉类产量、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
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168亿元,同比增长10.0%。出口导向型、投资导向型、高技术导向型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各类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推动了整个工业生产的稳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1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991亿元,增长10.8%,加快1.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加值2002亿元,增长8.8%,加快1.9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192亿元,增长13.5%,加快2.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12.7%,加快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为13687亿元,同比增长12.3%;轻工业为8800亿元,增长12.0%。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六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产品出口增势不减。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同比加快12.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投资增长较快的是房地产、公用服务咨询业和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1至8月增速达到了30.7%,而近年来备受投资者青睐的邮电通信业因受改革和业务发展状况的制约出现了较大的负增长,1至8月同比下降了27.4%。第三产业前三季度实现24555亿元,增长6.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二)社会总需求上升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加快6.1个百分点;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加快8.9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421亿元,增长24.6%,加快12.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4863亿元,增长29.4%,减慢2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3676亿元,增长16.3%,减慢7.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稳定,增长25.2%。
外资进入我国的速度再创新高,前三季度,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6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同比加快8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加快1.9个百分点。
2、国内消费平稳增长。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推动了消费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增长8.4%,二季度增长8.7%,三季度增长8.8%。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2%,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统计显示,前三季度,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房地产投资统计显示,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
3、国外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同比加快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加快12.5个百分点;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加快5.9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累计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分季看,外贸出口一季度增长9.9%,二季度增长17.9%,三季度增长28.7%。1-9月机电产品出口11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占总出口的比重为4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2.4亿,同比增长45.2%,占总出口的比重为20.%。传统的大宗商品中,食糖和玉米出口增长最快,分别为276.5%和54.7%。本季度大米出口也出现了增长势头,增幅为10.4%。玩具、服装和鞋类实现了一定增长,增速分别为7.6%、9.9%和7.4%。其他商品出口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原油、成品油、水泥分别减少35.2% 、7.7%和17.8%,但减幅较上半年有所缩小。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类企业出口增长很快,分别达23.9%和61.9%。国有企业出口困难局面并未彻底改观,增长为7.1%。增速的差异引起出口企业格局的变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占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8.7% 、51.5%和9.8%。
在出口总额中,按国别和地区分,对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出口全面回升,其中,对欧盟增长13.8%,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加快19.7个百分点;对东盟增长27.4%,加快21.4个百分点;对香港增长25.2%,加快22.3个百分点;对韩国增长19.9%,加快8.5个百分点;但对日本仅增长4.9%,减慢5.1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3170亿元,同比增长10.9%,略高于预算水平,比一季度加快7.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二季度以来的回升主要归因于企业效益好转和税收征管的加强,特别是国务院召开增收节支工作会议以后,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增收节支工作的力度。
2、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扭转了年初的下降局面并得到巩固,增速不断加快。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缩小7.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回落。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比上半年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
4、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度增加。到9月底,外汇储备达到253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09亿美元,同比多增3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就业或再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新增劳动力、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三碰头”,就业总量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6%,2002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3.8%。据天则研究所估计,当前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高达13%。据调查,失业一年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43%上升到51%,这些人年龄大、技能差、文化程度低,实现再就业的能力弱,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导致就业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劳动力供给持续快速增长。由于人口规模的扩张,劳动力供给持续快速增加。二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数量相对下降。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导致结构性失业增加。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格局的改变。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加重了城镇就业压力。农村的转移劳动力与城镇低素质劳动力形成就业竞争,间接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
(二)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尚未改变
1-9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0.7%。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已连续负增长11个月,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已连续下降16个月。进入三季度以来,物价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当季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下降0.8%,比二季度缩小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9%,分别比二季度缩小0.9和1.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18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连续15个月下降。本轮价格下降因素是多方面的:打破垄断后企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进口关税下调,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稳定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以及商品供过于求格局的存在、货币供应的结构性失衡等。物价的持续下跌,会导致投资预期回报率下降,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就业和企业雇员的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慢。
第二部分 国际经济形势
第三部分 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与预测
第四部分 财政政策分析
第五部分 货币金融形势分析
第六部分 资本市场分析
第七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亮点及选择
第八部分 附录(附图和附表)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与优化组合————
在学校领导关怀下,在社科处、经济学院支持下,我所获准承担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与优化组合》课题。项目批准号02jazd79003。这是2002年度全国高校系统人文社会科学9个重大项目之一。教育部社政司要求项目要瞄准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产出有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我所有决心全力以赴,联合攻关,有所突破,服务现实,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研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我所2003年申报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研究>课,已获准立项,列为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为03AJL001.我所已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有信心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我所已完成发改委十一五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课题的子课题《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报告,并得到好评; 附回执
————相关行业的竞争力研究————
我所现正在组织调研,以按时完成国务院税则办委托的《相关行业的竞争力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