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投资基金看金融产品的创新
- 2005-11-19/
- 人浏览
长期从事经济改革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使我深信资本市场及其相关金融产品的生命力,产业投资基金就是这些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一、从产业投资基金谈起
应该说,产业投资基金是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一些地方、部委已在酝酿、筹备产业投资基金,一些金融机构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一开创性的新领域。但我国还没有上规模、运作规范的产业投资基金,没有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也尚未出台,缺乏必要的操作规范。因此,加强这方面研究是很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脱胎于西方的创业基金,属于一种新型的投融资工具。但它既有别于西方的创业投资基金,也不同于东欧各国采取的企业重组投资基金,是在与国外类似基金有共同性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相比其他一些金融产品,如当前横行国际资本市场的对冲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更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金融产品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我常自问,现在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究竟是经济发展本身就会产生的东西,还是人们的凭空捏造?是本来就内在地存在于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某个层次上,还是由人们外在地移植到经济体内来?比如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180度,这个规律,在人们没发现它时,它也早已存在,人们的发现,不过是把已存在东西找出来而已。而克隆羊这种事,就并不是内在的由“上帝”安排的事物,而是人们造出来的。人们造出这些东西时,还没有发现它的用途,还在为其生存合理性争辩,还在为它将来会满足人们什么需求而动脑子。这些东西,与自然规律的产物,可能就有差别了,合理性上就打问号了。
我想说的是,社会需要是催生新产品的伟大力量。有了社会的需要,才会使新事物不断产生和发展,使社会不断进步。比如,人们从不断的救火失败的经验中,意识到个体的、家庭的或无组织的、非专业化救火相对火的力量而言力量太小,成本太高,因此人们发现,社会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从事救火。消防队就这样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可见,消防队不是外在于社会的,而是内在于社会的。它的内在性就在于它完全产生并服务于社会需求,并成为社会肌体本身的组成部分。我想,最先发现这点的人是非常伟大的。随着社会一步步发展到了信用社会,社会也需要使用各种金融产品,各种金融产品也就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我认为,产业投资基金这类金融产品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早晚会被发现的东西。如果不是看表面而是看实质,就应当说,金融新产品不是聪明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为社会所需要产生的,也会因社会需要而发展。脱离开社会需要的金融产品,就会自然被淘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金融产品是内在于社会之中的,不是某些人通过宣传,为了个人发财而人为称植到社会中的东西。
可以说,社会需求推动着人们向各个领域去创新,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完善着各类社会结构,既使社会功能越来越复杂,也最终使社会越来越进步。
这一套理论无非是说,金融产品服务于社会需求,是天然合理的。因此,金融工程师进行金融创新时,可以比较安心一些。不要觉得自己是社会上标新立异、好出风头的一群人,而要敢于说自己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一群人。社会承认了,法律承认了,金融制度也才能被这些“不安分者”不断推向前进。
三、金融产品是通过金融分解技术而不断产生的
象其他产品一样,金融产品最初也是粗大笨重的。最初产生的金融产品如钱庄,其中体现的是非常简单、粗糙的信贷关系。随着社会发展,金融产品也和电子产品一样,功能越来越多,结构却越来越精巧,比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利率,各种各样的消费信贷,各种各样的票证。新的金融产品是怎样产生的?按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话讲,就是通过金融分解技术而产生的。格林斯潘认为可以将金融分解技术的应用可分为两支,一支是金融衍生品,一支则是资产证券化。他这个说法确实很深刻,一下子就把金融产品如何产生的过程说透了。分解技术把很粗糙的东西细化,产生出多种品种,比如贷款就会因利率和时限不同,产生多种不同的品种。在证券市场上,我们看到什么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更具体有什么日经指数225,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期货合同和期权产品。金融衍生品这十年中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加,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之快,成长之快,是二十年前不敢想象的。可以说,金融产品越来越细,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巧,服务对象越来越有针对性,这正是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领域一个多彩的风景线。
人们发现,金融产品必须分解得好、适应社会需要,才能得到承认,才能不断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因此,分解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技术。创新者要能深刻地理解社会的需求是什么,能熟练地提出新产品的构思,能正确运用市场策略把新产品推介出去,并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这才可以称上成功的分解。显然,这并不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更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从资金信贷供求中、从最基本的信贷产品中发现基金形式也是分解技术的运用。第一只基金产生于英国,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中非常重要的品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只是在80年代后才得到飞速发展。从基金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金融创新,才能缩短我们探索金融产品的过程,不断为社会需求提供金融新产品。在转轨的中国,什么人能成为金融分解技术的专家呢?我的答案虽比较粗略但很肯定:一定是年青人!
四、金融产品的交易离不开中介机构
复杂的金融产品交易,不仅需要供需双方,还需要中介机构协助进行。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供需双方本身非常复杂,比如需求方有自然人、法人、机构、企业等,供给方有法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自然人等。这些主体自身越复杂,交易形成的组合方式就越复杂,交易的规则就越复杂。这就自然涉及到很多中介机构,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它。如发行股票,涉及到券商(往往是多家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其它一些咨询服务机构。金融产品交易中的中介机构,与一切在市场经济中的中介机构一样,是经济生活肌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看来,中介机构相当于人的软体组织,它将骨、血、肉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肌体。第二方面的原因在于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由于信息不对称,进行金融产品交易就需要专门机构搜集、提供、验证各种信息,操作过程也还需要各种规则来制约,以使交易更加规范和公正。第三方面原因在于,协助进行金融产品交易的中介机构本身又形成若干层次,有些中介机构还要受到其它中介机构(如监管机构)的监督、制约,有的还相互评定信用等级。一般讲,中介组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监管组织,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另一种中介机构提供商业性服务,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它也可以促进交易的进行,并提高交易效率。比如,咨询公司、证券公司就有类似的职能。第四方面的原因是,金融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其使用非常复杂,需要专门的知识、技术,需要掌握很多的信息,需要转变陈腐的观念,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帮助金融产品的需求者更好的使用它。比如,一种金融服务是提供票据保险箱服务,这在现代社会是必要的。但传统观念认为把资产藏于家中,上锁后就很保险了。其实不然,很可能祸从天降,被盗被损,会因此而痛失财产。因此,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服务产品交易,需要中介机构宣传推介,甚至需要中介组织帮助维护秩序、提供信息和交易场所等。离开中介机构,作为金融产品的股票交易就会大受影响。具体到产业投资基金交易,更是离不开中介机构。因为产业基金整个操作中,既有投资者、被委托者,还有投资管理者。各种关系很复杂,非常需要中介。事实上,在我们谈论产业基金时,头脑中浮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产品,而是浮现出金融产品供给、需求、管理、投资、回报等复杂的金融图象,浮现出中介组织在其中连结各环节的活动场面。
五、转轨条件下的金融产品交易具有不成熟性
我国经历的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计划经济时代的金融产品是非常简单的,各种规定也很明白。比如存款,就那几种情况,而且基本固定。但市场经济情况下就很复杂了。这种复杂性,或者讲转轨中金融产品交易的不成熟性表现在:第一、关于金融产品交易的法律规定有过渡性质。我国相关法律,既不能直接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用,又不能规定过死。因此现在的法律、法规往往是“试用”“暂行”,还准备修改。有时是先默许新事物存在,允许试验,好的继续发展,不好的就加以禁止。这一切,就说明了为金融产品交易服务的金融法规的不成熟性。第二、转轨过程中的金融产品本身不完善。比如产业基金,究竟应该实行封闭式的还是开放式的,是公司制的还是契约制的,还是争论之中,都没有足够的把握。这反映了金融产品本身在特定条件下,确有不确定的地方,因此,使金融产品交易更具有不成熟性了。第三是供求双方本身具有不成熟性。在我国,由于金融正在发展,需求者对金融产品往往缺乏了解,交易初时很盲目,交易后又不愿受法制约束。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能只愿意承认交易的盈利,不愿意承担交易的风险。第四是金融产品交易中的中介组织也不成熟。比如中介组织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常有困惑。有时对“做到什么程度,承担多大责任”也不清楚。中介机构本身的稳定性也不强,如基金管理公司,有的只有两三年,多的四五年,这和运行几十年、上百年的公司相比,不成熟悉性非常明显。第五是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交易环境尚不成熟,如交易场合、交易条件、交易规则、法律制度都不够完善,使交易不成熟。比如,由于法人的产权不清晰,可能连“谁借钱谁还钱”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无法贯彻。最后,由于金融分解技术的结果使金融产品越来越细,而监管本身要求集中统一,从而引发出很深的矛盾。这一方面是交易不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风险。
我相信,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处在需求不足的状态下,产业投资基金将以其特殊的功能,在促进闲资金转为投资资本方面,在促进经济回升和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新讲座
-
讲座预告|如何申请国家专利?
2023-04-21
-
讲座预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023-04-19
-
讲座预告|环境科学与政策的研究方法
2023-04-04
-
讲座预告 | 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研究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