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 师资力量
首页» 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

陈超凡

讲师

院系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职称 :讲师

E-mail : chaofanc@bnu.edu.cn

个人简介:

陈超凡,男,198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博士(国家公派),意大利圣安娜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统计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绿色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教育经济与教育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1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转载刊转载。出版及参与出版专著10余部。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和前沿研究核心论文,获中国统计学会《统计研究》首届优秀论文奖全国一等奖、平安励志计划论文奖全国一等奖等。主笔的数份资政建议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省部级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7/09–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讲师

2017/07-2019/06 北京师范大学 统计学院,统计学博士后(经济统计、国民核算方向) 合作导师:邱东教授

2016/09-2017/03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全球变化和地球观测中心(低碳与环境经济方向),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合作导师:PEILEI   FAN教授

2012/092017/07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经济学博士 导师:韩晶教授

2008/092012/07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学士 导师:李斌教授、谢里教授


研究方向:

绿色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

区域、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教育经济与教育创新


学校与社会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资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经资院院教工支部统战委员;2022级硕士班、2018级博士班班主任等。

Applied Economics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EnergyApplied   Energy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财经研究》、《统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地理研究》《资源科学》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政策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推荐专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研究员等。


荣誉与奖励: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L生产率指数及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论文获中国统计学会首届《统计研究》优秀论文奖全国一等奖(2021

《绿色发展经济学》获校优质课程奖(2020

北京师范大学第18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二等奖、最佳课程思政奖、最佳教案奖

《联动“三城”、规划“一带”,建设万亿级教育服务业集聚区》咨政研究报告获国家重要领导批示(2020

《关于完善现行农业统计核算体系的报告》(2019)、《激发我国教育服务业就业效应的政策建议》(2020)《应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2022)等资政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重要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2019


当前研究:

a.主持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目标治理视域下我国绿色金融政策评估与创新路径研究”(21CGL036),项目主持人,2021/10-2024/12,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19YJC790006),2019/03-2023/12,在研。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中国工业能源效率与回弹效应研究”(2017M620026),项目主持人,2017.11-2019.05,已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宏观能源回弹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项目主持人,2017.12-2019.12,已结项。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委托项目:“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研究”,项目主持人,2019.05-2019.12,已结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内设项目:“教育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行动路径研究”,项目主持人,2022.07-2023.03,已结项。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探索:以绿色发展经济学课程建设为例”,2022.06-2023.06,已结项。

b.参与课题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中国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算与绿色转型机制设计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设计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创新驱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青海省西宁市政府:西宁市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中国教育经济与基础教育创新研究


教授课程:

绿色发展经济学(本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科)

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高级计量经济学(硕、博研究生)


科研成果:

a.中文期刊论文

1.关成华,陈超凡(通讯作者),沈欣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时代价值、实践绩效与未来展望[J].教育经济评论,2023,8(01):3-22.CSSCI-E

2. 陈超凡,关成华,汤学黎.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升落后地区学生的学业表现吗?——来自华北某县智慧课堂和双师教学项目的证据[J].教育与经济,2022,38(04):60-71.CSSCI

3.陈超凡,王泽,关成华.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来自281个地级市的准实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39-152.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科技日报理论版点评推荐

4.陈超凡. 影子教育是如何危害孩子的[J].新华文摘,2021(22):119-121.CSSCI,权威)

5.邢春冰,陈超凡,曹欣悦. 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及区域分布特征——以1995-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证[J].教育研究,2021,42(09):104-119.CSSCI,权威,《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正司局级领导批示

6.关成华,陈超凡,安欣.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07):13-21.CSSCI

7.陈超凡,岳薇,汤学黎.教育信息化与乡村贫困文化消解[J].中国电化教育,2021(06):75-82. CSSCI

8.陈超凡,陈曦,王泽.能源回弹效应理论机制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1(10):52-56.CSSCI

9.关成华,邢春冰,陈超凡(通讯作者).中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的经验证据[J].北京社会科学,2021(03):84-102.CSSCI

10.陈超凡,蓝庆新,王泽. 城市创新行为改善生态效率了吗?——基于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的考察[J].南方经济,2021(01):102-119.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1.李建伟,关成华,赵峥,陈超凡. 激发我国教育服务业就业效应的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20(07):4-7.

12.陈超凡,王赟. 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来自罗霄山片区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20,40(01):226-233.CSSCI

13.韩晶,孙雅雯,陈超凡,蓝庆新.产业升级推动了中国城市绿色增长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39-151.CSSCI

14.刘浩,陈世金,陈超凡(通讯作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PPP项目成效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5):57-63+188-189.CSSCI

15.陈超凡,刘浩.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态势、限制因素及中国对策[J].理论学刊,2018(05):48-55. CSSCI《社会科学报》点评转载

16.陈超凡.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模拟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4):145-154.CSSCI

17.陈超凡,韩晶,毛渊龙.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非线性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03):65-80.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8. 陈超凡.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L生产率指数及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6,33(03):53-62. CSSCI,权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9.韩晶,陈超凡,张新闻,王嘉实. 测度蓝天的汉王霾表——汉王科技公司调研[J].经济研究参考,2016(01):62-67.

20.蓝庆新,陈超凡. 制度软化、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9):145-152.CSSCI

21.陈超凡,王赟. 垂直专业化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J].科学学研究,2015,33(08):1183-1192.CSSCI

22.韩晶,王赟,陈超凡. 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01):113-124.CSSCI

23.陈超凡. 解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自然资源利用[J].中国国情国力,2015(01):35-37.

24.陈超凡,王赟.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80-86.CSSCI

25.蓝庆新,陈超凡,王赟. “走出去战略视野中的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1):98-106.CSSCI

26.韩晶,陈超凡,王赟. 制度软约束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基于行业异质性的环境效率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12):59-69.CSSCI

27.陈超凡,王赟. 产品建构陷阱与中国企业升级困境[J].企业研究,2014(18):8.

28.韩晶,陈超凡,施发启.中国制造业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J].统计研究,2014,31(03):61-67.CSSCI,权威)

29.韩晶,陈超凡,冯科. 环境规制促进产业升级了吗?——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48-160.   (CSSCI《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0.蓝庆新,陈超凡. 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财经研究,2013,39(12):57-71.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1.韩晶,陈超凡. 巴西绿色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绿叶,2013(06):91-96.

32.韩晶,宋涛,陈超凡,曲歌. 基于绿色增长的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03):100-110.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3.吴飞,陈超凡. 出口贸易与物价水平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价格月刊,2013(04):40-45.(中文核心)

34.刘绍娓,陈超凡.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6):74-76.CSSCI

35.李斌,陈超凡,万大艳.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估算及其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01):56-61.CSSCI《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6.李斌,陈超凡,万大艳.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2):118-123.CSSCI

b.英文期刊论文:

1.Chen C F, Li W, Zheng L, et al. Exploring the impacts of   spatial regulation o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new   perspective of quasi-experimental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in China[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3. (SSCI, JCR Q1)

2.Meng Z; Li W; Chen C F (corresponding author), et 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Mechanisms and Evidence from 282 Cities in   China[J]. Land, 2023, 12(4), 773.   (SSCI/SCI)

3.Jiang F , Chen   C F (corresponding author) , Lan Q , et al. Have China's exports improved   the export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other BRICS countr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ata from SITC[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2023,18(3):547-566. (SSCI)

4.Han Jing, Zhu W, Chen C F (corresponding author), et al. Identifying Emissions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tional Bilater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to Achieve China's Energy Sector ND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3, 20(2), 1332.   (SSCI/SCI)

5.Chen C F, Zheng L, Lin Y, et al. Can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rigger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and green patents of list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22: 1-8. (SSCI)

6.Chen C F, Lin Y, Lv N, et al. Can government low-carbon   regulation stimulate urban green innovation?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J].   Applied Economics, 2022: 1-21. (SSCI, Gate 2, ABS2)

7.Chen C F , Wang Z , Tang X.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in the China's service sector—evidence from online   surveys of 1222 education enterprises[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21(2):1-5.(SSCI)

8.Chen C F, Sun Y W, Lan Q X, et al. Impact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a big panel dataset of China’s 259 cit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8: 120721. (SCI/SSCI, JCR Q1 Top, ABS2, 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ESI前沿研究核心Top论文)

9. Wang Y Q, Lan Q X, Jiang F, Chen C F (corresponding author).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A study   based on provincial cross-section dat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2020,1(12): 74-91. (SSCI)

10.Chen C F, Lan Q X, Gao M, et 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J]. Sustainability, 2018, 10(4): 1052.   (SSCI/SCI)

11.Chen C FSun   Y W. Green Growth: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Schumpeterian Product   Vertical Innovation Framework[C]Proceedings paper,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ISSHP)

12.Chen C F, Han J, Peilei Fan. Measur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Exploring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30 Provinces[J]. Sustainability,   2016, 8(2). (SSCI/SCI)

13.       Chen C F , Han J .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winwin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20132050–MDI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6, 1(16-18):1-5. (SSCI)

14.Chen C F. Factors of Low-gradient Regio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ffect[J].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2015,6(1).

15.Chen C 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China’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ased on Panel Threshold Model[J].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2014,5(1).

c.出版及参与出版著作:

1.关成华,陈超凡等. 中国基础教育竞争力分析: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2.关成华,陈超凡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评估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关成华,黄荣怀,陈超凡,王运武等. 面向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与社会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执行主编)

4.陈超凡.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

5.绿色发展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6.2020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0.

7.2019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0.

8.2017/2018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

9.2019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

10.2018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

11.2016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译著)[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